大健康产业:2020年,唯一的未来是“健康”

近几年,国家对于公共健康越来越重视,加之今年的疫情,大健康产业在今年被频频提起,“健康”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。
但是由于大健康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期,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于健康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。
最初,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还仅仅处于没有疾病的状态,健康产业也基本等同于医药产业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,以及人们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,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理念进一步拓展,一些非医药行业也被纳入健康行业,大健康产业的概念也在逐步形成。
简单来说,大健康产业是在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,以健康长寿为目标,以促进和改善人们健康为中心,不仅追求身体健康,还包含精神、环境、社会等方面的健康,强调的是全局健康与全人类健康,目标群体也从患病人群扩展到亚健康乃至健康人群。因此,大健康行业不仅仅包含医药行业,只要是修复健康、恢复健康、创造和维持健康的产业,都可以称作“大健康产业”。如传统的药品、医疗器械等健康制造业,健康养老、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。
目前,大健康产业形成了五大基本产业群:医疗产业、医药产业、保健品产业、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。
可以预见,这将是一片正在蓬勃发展的蓝海。

近几年,国家对于公共健康越来越重视,加之今年的疫情,大健康产业在今年被频频提起,“健康”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。
但是由于大健康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期,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于健康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。
最初,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还仅仅处于没有疾病的状态,健康产业也基本等同于医药产业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,以及人们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,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理念进一步拓展,一些非医药行业也被纳入健康行业,大健康产业的概念也在逐步形成。
简单来说,大健康产业是在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,以健康长寿为目标,以促进和改善人们健康为中心,不仅追求身体健康,还包含精神、环境、社会等方面的健康,强调的是全局健康与全人类健康,目标群体也从患病人群扩展到亚健康乃至健康人群。因此,大健康行业不仅仅包含医药行业,只要是修复健康、恢复健康、创造和维持健康的产业,都可以称作“大健康产业”。如传统的药品、医疗器械等健康制造业,健康养老、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。
目前,大健康产业形成了五大基本产业群:医疗产业、医药产业、保健品产业、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。
可以预见,这将是一片正在蓬勃发展的蓝海。

养老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动力,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内需,尤其随着我国快速老龄化,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以及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,都预示着大健康产业进入到重要发展期。
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一方面,传统的养老服务侧重身体照料,而在大健康理念的带动下医养结合、健康养老、智慧养老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,促进了养老产业的转型升级,同时大健康理念也催生着养老服务由养身到养心转变,构建了养老产业新格局。另一方面,大健康理念的普及,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全生命周期、全方面的健康,社会公众对于长者身心健康也更加关注。
在大健康产业的沃土中,养老产业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,不断地拓展和深挖养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,提升养老服务质量,完善养老服务体系。
在养老产业的风口下,大健康产业的边界将会进一步被拓宽,更加精准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,大健康的理念将普及到寻常百姓家,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
大健康产业必将迎来它的辉煌时刻。
互联网+时代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

今天,根本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日子,我们该如何生活?
互联网就象一张无形的网,将我们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。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便利。随着互联网日益发展,海量信息几乎无成本的全球流淌,让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与物之间囊括一起的连接。人们有理由预见,一个关于互联网信息时代与大健康产业的激烈变革就在眼前,相信会看到一个新时代那喷薄而出朝阳般的光华。
健康产业将推动新的经济增长极
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,全世界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%,医院诊断患各种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%,其余75%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。健康问题,日益引起全世界的热切关注。在此背景下,全球范围内的“大健康”产业得以迅速发展。今天全球健康产业的收益已高达2000亿美元,相当于美国整个汽车产业收益的一半。单从2000年到2010年,健康产业的消费由2000亿增长至1万亿美元,足足五倍的增长。按国际标准划分统计,在15类国际化产业中,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,保健食品销售额年增长超过13%。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,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%。在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。
大健康,紧紧围绕着人们的衣食住行、生老病死,对生命实施全程、全面、全要素呵护,既追求个体生理、身体健康,也追求心理、精神及社会、环境、家庭、人群等各方面健康。为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,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有力的支持。李克强总理提出,把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,表示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,要加大改革力度,充分调动社会力量,加快发展内容丰富、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,实现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。
互联网与健康产业碰撞产生新业态
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,赋予健康产业更多的时代特性。当互联网与健康产业相碰撞时,便产生出更多的新业态来。目前健康产业涉及到医药产品、保健用品、营养食品、医疗器械、休闲健身、健康管理、健康咨询等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。在与互联网结合最集中的便是健康管理、健康咨询,医药产品、保健用品、营养食品、医疗器械等电子商务。健康产业互联网,必将是未来几年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这或是互联网巨头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的又一片新“蓝海”。
我国最早一批医疗健康互联网企业,是从资讯信息作为切入点,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服务,以收取广告费作为自身盈利模式,其中39健康网最为典型代表。紧接着有问必答网、好大夫网、挂号网等等一批网站,为新型的在线留言咨询为主的网络模式,收取咨询服务费、预约门诊等形式作为商业模式在发展。
传统的医疗体制,显然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,亟待进行医疗健康体制的改革。于是,便产生了以医生为主的健康专家为切入点运作,很多互联网企业瞄准到了体制内的医生资源,如果在这一块出现新的改革---医生行医政策变化,势必掀起一场新的医疗服务变革。
目前就互联网与健康结合,大概可分为下面几类型:一、以健康管理为主,主打个人部分或全方面健康档案及应对的解决方案;二、以预约咨询为主,提供专家的预约服务和在线的咨询服务;三、以知识学习型为主,网站提供多种医疗健康保健知识供用户自行获取;四、以健康交流互动为主,提供医与患、医与医、患与患之间的互动交流,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帮助;五、以健康APP应用为主,新近兴起的健康终端平台,内容包含以上多种或一种类型,基于地理位置及时通信等功能,赋予移动医疗健康服务更多新活力。
医疗信息化与互联网更加紧密结合
2014年,可以称为医疗信息化元年,可穿戴设备、远程医疗、医疗大数据平台等新载体纷纷建立,以移动医疗为基础的云端医院、未来医院、空中医院等新概念层出不穷。
智能可穿戴功能的设备,从“生理健康”、“安全卫士”(环境危险预警)、“移动导航”、“运动管理”、“物连技术”、“心理健康”、“娱乐”和“环境监测”等方面,在移动导航、运动管理、物联技术显示出较强的产业潜力。一些基于物联网、电信、电视、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渠道运营商的整合,呈现出不少新的健康产业新形态。如华为、中兴、TCL、海尔、联想、创维等一批硬件制造厂商的介入,为智能家居和医疗健康互联网产业注入了新的元素。
腾讯1亿美元领投挂号网,成为健康信息领域最大的投资,打造微医平台——计划与微信、QQ打通,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、微信、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。掌上春雨医生APP,拿下5000万美元融资,以“轻问诊”和“空中医院”服务获追捧。百度推出“大数据引擎”,为拥有海量数据的传统企业提供“云存储”以及关联、分析大数据的能力,并将与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。在美国上市的马云,放言“支付宝将用5-10年时间打造未来医院”。
这些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新应用技术平台,为人们描绘着未来医院终端的新图景,不仅催生了新的需求,还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,极大提高了传统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,成为医疗市场上的新兴力量。
在信息时代,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结合,有利于发展大健康产业。当然,需要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,即从单一救治模式,转向“防—治—养”一体化防治模式。诚如当今医疗旅游,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收和喜爱,倘若在不同地区间建立起通畅的信息共享通道,发展配套基础设施,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,那么,我们的健康产业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。
大健康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亮点,不再是梦想。